SHANGHAI ZHUDINGYUAN EQUITY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 C.ltd.
四、处理不良资产促进银行业务发展
(一)用好增量、盘活存量
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工作要进行强有力的领导和策划,对民营企业也要提供帮助和引导,通过合资、合作、嫁接等方式来重组和配置资源,达到资源的重新启动,重组的同时必须落实好银行的债权,以期达到盘活信贷资产的目的。
(二)强化银行信贷管理,建立信贷风险责任制
信贷资产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在于每一笔贷款的贷前调查、贷时审查、贷后检查,强化信贷管理必须实行贷款管理责任制。一是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,建立行长负责制度、审贷分离制度、分级审批制度、离职审计制度,以此来减少经营风险。二是纠正重贷轻管现象,实现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,提高经营管理水平,特别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,防止和减少新的不良信贷资产发生。
(三)优化内部治理结构,完善内部控制制度
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、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,提高管理效率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,并且决策体系和控制制度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,同时借鉴国外银行经验,建立可续的风险评级预警体系,重视风险研究和风险管理。
(四)完善不良贷款认定控制制度
银行贷款完成后,往往对贷入企业的款项缺乏有效监管,形成一次贷款、按期收息、到期回本的形式,殊不知,在此过程中,很多贷款便因此而形成了不良贷款进而变成不良资产,最终损害了银行的利益。
要对此建立不良贷款的认定控制制度,尤其是要在贷款前与企业签订协议,定期查看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,对发放的贷款进行风险评估,及时找出可能存在不良贷款的蛛丝马迹。
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减少甚至杜绝不良资产的发生,而不良资产的处置需要银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利用法律法规和加强内部控制,完善内部规程,最终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。
参考文献:
[1]蒋建华 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稽核》 [M] 北京大学出版社
[2]《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内部控制概论》
[3]《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对策》 郭婧洲